1. <tbody id="e7er0"><pre id="e7er0"></pre></tbody><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2. <dd id="e7er0"></dd>
      <tbody id="e7er0"><track id="e7er0"><video id="e7er0"></video></track></tbody>
    3. <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金金網
      掃碼進入手機版
      掃碼進入公眾號
      當前位置 :首頁>小荷出水 > 詩教園地 >

      王老師說美文:去留肝膽兩昆侖

      2023-04-26 16:25:11來源:王老師說美文作者:王宜早

        王老師簡介

        王老師,本名王宜早,1942年出生。曾任南京市教學研究室主任,是南京曉莊學院退休文學教授,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教過中學、大學,教過的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書法等。曾任南京詩詞學會副會長、南京詩詞雜志主編,現在是南京詩詞學會顧問、江蘇省詩詞協會常務理事。王宜早先生還是一位書法家,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沈子善先生,主要學習王羲之書法,兼學傳統各家,追求漢唐氣象、風雅品格。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省、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南京市書法教學研究會會長等。

        

      獄中題壁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1865—1898),又名復生,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激進派。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詔告天下宣布變法,史稱“戊戌變法”,亦稱“戊戌維新”“百日維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大肆捕殺維新人士。維新領袖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暫避,譚嗣同拒絕出逃,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9月25日譚嗣同被捕。9月28日,他與維新人士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一道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后人尊為“戊戌六君子”。臨刑時,譚嗣同高聲喊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梁啟超稱贊他是“中國為國流血第一士”。意思就是,他是近代中國為改革變法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

        《獄中題壁》是譚嗣同在監獄墻壁上題寫的絕命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運用兩個歷史典故,表明了詩人在百日維新失敗后對維新派“出逃暫避、潛伏待機”兩種去向的態度。

        張儉:字元節。東漢末年,張儉上書彈劾大宦官侯覽的罪行,反遭誣陷,被朝廷通緝,倉皇出逃,“望門投止”。就是天黑時,見到門戶則不顧安危,前去投宿;而世人“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因為敬仰張儉的品德,義不容辭收留張儉,即使受到連累、家破人亡也在所不辭。

        杜根:字伯堅,東漢郎中。上書勸說把持朝政的鄧太后還政于已經成年的漢安帝,而遭痛恨,被裝在袋子里,“于殿上撲殺之”。幸虧執刑官囑手下人少用點力,為杜根留了一口氣,又囑杜根詐死,強忍痛苦,一動不動,形同僵尸,三日后甚至“目中生蛆”,方才逃脫迫害,隱姓埋名,在小酒館當了酒保十五年。后來鄧氏失勢受誅,杜根得以重返朝廷,拜侍御史。

        譚嗣同引用兩個典故,用意是明確的。張儉,代表出逃暫避之同志,你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是會得到眾人保護的。杜根,代表忍耐痛苦、潛伏待機的同志。須臾:短時間,黑暗是暫時的,黎明總會到來,相信革命高潮一定會重新掀起?,F在要“忍死”“等待”。待:等待。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敵人的鋼刀架在脖子上,我仰天大笑。出逃的人和潛伏的人,全都光明正大,猶如兩座頂天立地的昆侖山。

        橫刀:敵人的屠刀架在脖子上,表示將要遭受屠戮。不可解釋為手握戰刀,準備與敵人拼殺。向天笑:仰天大笑,表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自:自然、當然、必然,表現不容懷疑的語氣。這句詩塑造了一個光芒四射的烈士形象。其信念的堅定,對敵人的蔑視,視死如歸的精神,如在目前;我們仿佛能夠聽見他那令敵人膽寒、令同志振奮的震天動地的笑聲。

        去留:出逃暫避之人(去)和潛伏待機之人(留)。肝膽:指革命的信仰、革命的情懷、革命的人格。兩昆侖:兩者一樣偉大,一樣崇高,猶如頂天立地的兩座昆侖山脈,莊嚴,崇高,光輝形象,永留史冊。昆侖:我國西部山脈,高大巍峨,歷來是中華民族崇高精神的象征。

        “去留”兩字,還有一種解釋,作“生死”講。

        一是說,革命者無論生死,都像昆侖山一樣,偉大崇高。

        一是說詩人自己,我為變法而生,為變法而死,不論生死,忠肝義膽,都像昆侖山那樣光明磊落,所謂生如昆侖,死如昆侖。

      編輯: 謝玉菁

      美妇v

      1. <tbody id="e7er0"><pre id="e7er0"></pre></tbody><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2. <dd id="e7er0"></dd>
        <tbody id="e7er0"><track id="e7er0"><video id="e7er0"></video></track></tbody>
      3. <progress id="e7er0"></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