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e7er0"><pre id="e7er0"></pre></tbody><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2. <dd id="e7er0"></dd>
      <tbody id="e7er0"><track id="e7er0"><video id="e7er0"></video></track></tbody>
    3. <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金金網
      掃碼進入手機版
      掃碼進入公眾號
      當前位置 :首頁>小荷出水 > 詩教園地 >

      王老師說美文:憑君傳語報平安

      2022-05-17 17:28:40來源:王老師說美文作者:王宜早

        王老師簡介

        王老師,本名王宜早,1942年出生。曾任南京市教學研究室主任,是南京曉莊學院退休文學教授,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教過中學、大學,教過的課程有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書法等。曾任南京詩詞學會副會長、南京詩詞雜志主編,現在是南京詩詞學會顧問、江蘇省詩詞協會常務理事。王宜早先生還是一位書法家,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沈子善先生,主要學習王羲之書法,兼學傳統各家,追求漢唐氣象、風雅品格。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省、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南京市書法教學研究會會長等。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讀cen2shen1,約715-770),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壯年曾兩度從軍邊塞,先后充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和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青幕府判官。曾官四川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46歲卒于成都。此詩是詩人34歲時第一次從軍安西(今新疆庫車)期間所作。

        “逢入京使”

        遇到進京的使者。指安西節度使幕府派到首都長安去的使者。逢:相遇。二人相遇本來可以有多種情況,通常解釋為:詩人正赴安西節度使幕府上任,與入京使在途中迎面相遇。也可以解釋為:詩人已經在安西幕府任職,某日外務歸營,與已經出發的“入京使”在路上相逢??傊?,“逢入京使”是一個規定性的題目,粗線條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為詩人表達特定的感情搭建了一個平臺。

        “故園東望路漫漫”

        故園:稱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家園。特指已經離開了的家園。東望:向東望。長安在東邊,所以要東望。東望長安,可以解為參軍途中回頭眺望,以見留戀故園依依難舍;也可以解為詩人久在幕府任職,時時思鄉而東望。路漫漫:道路十分遙遠。越是覺得道路遙遠,越是表現了留戀家園的情感強烈。

        “雙袖龍鐘淚不干”

        詩人留戀家園,眼淚沾濕衣袖。龍鐘:通常形容年老體弱、行動不便;這里是形容落淚的樣子,淋漓不止,沾濕衣袖。這是留戀家園、思念親人情感的夸張表達。

        “馬上相逢無紙筆”

        兩個人在路上相遇,都騎著馬,沒有隨身攜帶紙筆。想寫一封書信請你捎回長安而不可能。

        “憑君傳語報平安”

        那就只能請入京使先生代我給家里傳個口信,就說我現在一切平安。憑:靠,這是表示請托的意思。傳語:捎口信。

        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什么?是消極哀傷,還是昂揚樂觀?大凡離開家園,遠赴邊關,其情感大致有兩類:或者慷慨豪壯,或者悲傷凄苦。而此時的詩人,是兩種情感都有。主調是積極豪壯的,像大氣一樣包裹全詩,像大地一樣托舉全詩,而字面上則真實地流露了對家園的依戀之情,甚至有些傷感。

        正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如他勸勉友人的那樣:“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作為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寫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豪氣干云的詩篇。為了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不怕艱難困苦,這是詩人感情的主要方面。

        但是在當初離家之時,他那種功名未遂、前途未卜的傷感還是抑制不住、也掩飾不了的。涕淚不止,沾濕衣袖,就是這種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運用了表達哀傷情感的傳統手法,又加以極度夸張。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岑參的《逢入京使》與王之渙、王翰的《涼州詞》等聯系起來,抓住表象,深入本質,進行閱讀思考。眷戀故園的柔情悲慨,與報國建功的豪情壯志,交織交融,震撼人心,折射出時代繁榮、積極樂觀的“盛唐氣象”。

        詩的后兩句最精彩。“馬上相逢”這個場景的設計,“憑君傳語報平安”的囑托,在同類作品中,都顯得別出心裁,十分新鮮,濃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真摯感人又馀味深長。

        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本詩的情感基調可以說是悲壯的,但不能說是悲哀頹傷的。因為 ,如果只有雙袖龍鐘,那他何不干脆東還,卻還要托人傳語報平安呢?難道僅僅是因為“王命難違”嗎?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詩人那一腔熱血正在為了國家民族而沸騰澎湃著。

      編輯: 謝玉菁

      美妇v

      1. <tbody id="e7er0"><pre id="e7er0"></pre></tbody><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2. <dd id="e7er0"></dd>
        <tbody id="e7er0"><track id="e7er0"><video id="e7er0"></video></track></tbody>
      3. <progress id="e7er0"></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