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奧社區:玩轉古代“黑科技”,傳承中華傳統“榫卯”技藝
8月5日上午,中奧社區關工委聯合明倫少年公益服務中心,以“榫卯木藝”為切入點,開展“匠藝傳承,我是小小榫卯建筑師”活動,讓孩子們在榫卯知識學習與制作過程中,感受中華傳統技藝背后的深遠價值,在培養民族自豪感的同時,讓中奧小木匠們在更有趣、新穎的課堂內容中愛勞動、會勞動、想勞動。
據悉,本場活動也是“‘榫卯小木匠’中奧勞動育人新方案”項目中的一部分。截至目前,通過項目服務的開展,中奧社區關工委已經形成一支了解木藝基本知識、掌握基礎勞動技能的“中奧小木匠”隊伍;而同時,體系完備的特色課程與沉浸式學習環境的設置也讓這群孩子們在動手中,不斷體悟勞動者的“辛勞”與“勤勞、樸素、智慧”的中華民族精神,以創新形式推動勞動教育開展。本次活動更是以深入了解“榫卯”結構、感受古代匠人智慧為目標,通過“視、聽、說、做”的多感官和情景式教學方法,讓少年們能夠分辨不同類型的榫卯、傳承勞動精神。
活動中,校外輔導站老師首先從不同類型的“榫卯”開始,從面對面、面對邊、面對點、點對點等不同的方式,介紹了“槽口榫、燕尾榫、穿帶榫、雙夾榫、長短榫”等不同的“榫卯”。
在校外輔導站老師、志愿者的指導下,孩子們運用手邊的工具,小組合作,完成了“榫卯”的設計,并在一鑿一錘之間,仔細地制造“榫卯”,在嚴絲合縫的拼接之中感受中國式“樂高”的樂趣。
活動最后環節,中奧少年們還與校外輔導站老師、志愿者們一起完成了以“榫卯”為基礎結構的木屋拼裝。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凝聚著小木匠們的智慧,也向更多人展現他們的成長與中奧社區關工委“勞動育人”特色項目的成效。
中奧“小木匠”項目,用孩子們更感興趣、形式更多樣、主題更新穎的活動,讓少年們在潛移默化之中愛上勞動、掌握基本勞動技能,也向“勞動教育”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編輯: 謝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