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區檢察院:檢察力量點亮團圓時刻,被“丟”的孩子回家了
元宵佳節花燈鬧,大街小巷人如潮。兩個曾被“丟”在派出所門口的孩子,終于與家人團聚。
丟棄
2021年12月5日,兩個孩子被“丟”在上海市一家派出所門口。民警發現,他們是被羈押犯罪嫌疑人李某的孩子,姐姐8歲,弟弟6歲。
李某因涉嫌詐騙罪被羈押,照料兩個孩子的保姆將他們放在了派出所門口后失聯。經過派出所、街道協調,姐弟倆暫時由敬老院代為照看。關于姐弟倆的父親,李某說4年前已無法聯系,孩子一直是其獨自撫養。民警根據李某提供的父親姓名進行查詢,也未能查到相關信息。
難題
2021年12月24日,南京秦淮區檢察院收到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的公函,李某的戶籍地在南京市秦淮區,希望能妥善安置姐弟倆。這場守護接力的交接棒交到秦淮區檢察院手中。
承辦檢察官找到李某七十歲的父親,對于這個唯一的女兒,他無奈又心痛:多年前李某帶著大外孫女外出躲債,很少與家人聯系,警方通知他李某被羈押后,老人在第一時間接回了14歲的大外孫女。但是對兩個更小的孩子,老倆口一無所知,沒聽說過更沒有見過。
檢察官提出,先對李某和孩子進行DNA鑒定,再找老人談一談。2022年1月12日,DNA比對顯示李某確是兩個孩子的生母。老人從心底里接受了姐弟倆,但是他們提出撫養孩子們確實有困難。
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實實在在的難題:姐弟倆是非婚生子女,沒有戶口;老兩口退休金微薄,難以維持五個人的基本生活;兩個孩子已達入學年齡,卻沒上過一天學……“等我長大了,能掙錢了,我可以撫養弟弟妹妹!”一旁大外孫女的話,不禁讓人心疼又心酸。
尋找
當務之急是要解決兩個孩子的戶口問題。1月15日,秦淮區檢察院聯系秦淮公安分局人口大隊咨詢落戶條件,得知戶口可以落在外公外婆名下,但需要孩子的出生證明等資料。
李某不能提供出生證明,只能提供一些模糊信息。小兒子的出生證明在上海找到。她說二女兒是在南京中醫院出生,秦淮區檢察院向秦淮公安分局發函請求協助查詢,但未查到任何信息,繼續查找周邊醫院,都沒有李某的生產記錄。落戶事宜走進了死胡同,但檢察官和民警并沒有放棄,擴大范圍繼續查找。
當承辦檢察官再次聯系李某父親時,14歲的姐姐想起妹妹好像在紅十字醫院出生。民警再次到紅十字醫院重新查詢,終于找到李某的入院手續,原來當年李某生完孩子次日未結賬未辦理出院手續即離開醫院。
救助
根據檢察機關與民政部門共同推動建立的事實孤兒救助相關規定,秦淮區檢察院認為姐弟倆均屬于事實孤兒,符合事實孤兒補貼的領取條件,與區民政局未保中心取得聯系,介紹兩個孩子的基本情況,溝通事實孤兒補貼領取事宜。
考慮到三個孩子生活困難,秦淮區檢察院未檢部門與控申部門聯合開展司法救助。2月9日,檢察官們主動上門協助他們辦理司法救助申請手續、收集相關申請材料,為姐弟倆申請救助金。同時,檢察機關向民政部門提出建議,建議根據未保法規定履行臨時監護職責,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落戶
2月10日,在秦淮分局雙塘派出所,李某的父母、姨父母、大女兒等親屬,帶著收集整理好的材料,在承辦檢察官、公安民警的協助下辦妥了姐弟倆的落戶手續。
老人帶來厚厚的一沓資料,兩個“陌生”的孩子真正成為戶口本上的孫輩,李某家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拉著檢察官的手熱淚盈眶:“你們真的是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不知道怎么感謝才好。兩個孩子有了自己的身份,不再是黑戶,接回來我們再難也要一起拉扯他們長大成人。”
團圓
2月14日,元宵節前一天,姐弟倆在敬老院老人們的不舍下,在長寧檢察官、辦案民警、未成年人保護站工作人員的護送下,乘坐高鐵回到南京。
南京,是他們的故鄉,也將是他們新生活的起點。秦淮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早早地在南京南站等待著。
檢察官的噓寒問暖緩解了他們的陌生和不安。驅車趕往外祖父母家后,孩子們與姐姐激動得久久地擁抱著,外祖父母在一旁欣慰地笑著。檢察官、關工委老同志將第一批救助金6000元和院領導、干警自發捐助的書籍、玩具等一起送給了孩子們。下一步,檢察機關還將關注孩子們的上學、監護等問題,將這份關愛和守護持續下去。
編輯: 陳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