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e7er0"><pre id="e7er0"></pre></tbody><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2. <dd id="e7er0"></dd>
      <tbody id="e7er0"><track id="e7er0"><video id="e7er0"></video></track></tbody>
    3. <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金金網
      掃碼進入手機版
      掃碼進入公眾號
      當前位置 :首頁>區街動態 > 熱點資訊 >

      高淳區關工委深化“校站結合” 提升辦站質效

      2022-04-01 09:39:57來源:南京市高淳區關工委作者:南京市高淳區關工委

        近年來,我們按照“強內涵、提質量、上水平”的要求,逐步深化“校站結合”,緊緊圍繞陣地建設規范化、全年開班常態化、輔導內容課程化、“一站一品”特色化的目標,在努力提升全區校外教育輔導站的質效上,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客觀分析現狀,達成思想共識

        經過多年努力,高淳區的校外教育輔導站已成為關工委強化育人功能一個重要的工作平臺。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隨著全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和家長對教育需求的變化,我們的校外輔導在豐富活動內涵、提升辦站水平方面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除了要強化組織領導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輔導員的隊伍結構和輔導水平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增強教育輔導活動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關鍵是要有一支熱心青少年教育事業、有奉獻精神、有較好輔導能力的輔導員隊伍,而這支隊伍僅靠“五老”志愿者是不夠的,只有身處教育一線的中小學在職教師才是這支隊伍的主力軍。為此,我們數次與區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集體座談討論,客觀分析現狀,達成思想共識,一致認為要提高辦站質量,必須積極推進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教育輔導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穩定的在職教師輔導員隊伍。

        二、抓實“校站結合” 強化工作推進

        為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教育部門與關工委關于推進“校站結合”的意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區關工委與教育局從2013年起先后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校站結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水平的實施意見(高關工[2013]4號)》《關于深化“校站結合”進一步辦好校外教育輔導站的工作意見(高關工[2017]2號)》《關于推進“黨建帶動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的意見(高關工[2020]3號)》以及《高淳區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教育輔導活動的管理意見(高關工[2020]4號)》,明確了深化“校站結合”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建立健全了“校站結合”的領導機制、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和安全責任保障機制,確保學校與輔導站既要各盡其責,又能合作聯動。

        同時,區關工委和教育局從2013年起,堅持每年聯合召開一次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現場推進會。多年來,陽江中心小學的幾位領導每逢校外輔導站開課日,都堅持親臨現場督查教師到位以及課程落實情況,有的還實際擔當了特色興趣班的輔導員,椏溪慢城小學校長帶領青年教師走進校外教育輔導站開展常年公益服務活動,古柏中心小學將中心站的建設納入學校建設整體規劃當中傾力打造作出示范。

        三、健全管理制度 提供制度保障

        為管好用好在職教師這支校外輔導員隊伍,區關工委和教育局共同明確鎮(街道)校外教育輔導中心站為管理主體,對參與校外教育輔導活動的在職教師實施有效管理。同時,建立健全了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教育輔導工作的具體管理制度。

        一是規范選聘制度。校外教育輔導員實行一年一聘,各街鎮中心站根據各村(社區)輔導站點的辦學需求列出選聘計劃清單,經鎮(街道)“校站結合”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并頒發聘書、簽訂上崗協議。全區已有近500名在職教師受聘上崗擔任校外輔導員。

        二是建立培訓制度。每年年初,由各中心站對本鎮(街道)范圍參與校外教育輔導的在職教師進行一次集中崗位培訓,幫助他們了解校外教育的新情況、新內容和新要求,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

        三是實行包村掛鉤。每個社區(村)校外教育輔導站除了明確有1名社區(村)干部和1名校領導負責日常管理外,還規定必須配備2名以上在職教師擔任輔導員,經過選聘進站的在職教師,實行包村(站)掛鉤責任制,具體負責所掛村級校外教育輔導站的教育輔導工作。

        四是納入年度考核。各中心站要將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教育輔導活動的出勤、業績等工作表現情況記錄在案,除按學期兌現獎補外,并定期向所在學校通報,建議納入對教師工作的年度考核。

        五是定期總結表彰。區關工委、區教育局每年聯合對在校外教育輔導活動中形成的優秀課件和表現突出的在職教師進行評比表彰和獎勵。

        六是落實專項經費。區財政每年除了將校外教育輔導站的陣地建設和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外,還為進站工作的校外輔導員安排了“以獎代補”專項經費100萬元,各鎮(街道)財政也都安排了15—30萬元的經費,合理解決輔導教師的交通和誤餐補貼。

        四、優化資源整合 提升辦站質效

        隨著“校站結合”機制的不斷深化,校外教育輔導站的電子閱覽室、科技小陣地就有了豐富的活動內容,課程設置也得到明顯優化,輔導活動的特色和亮點更加突出。近年來,全區各校外輔導站舉辦多種形式的特色輔導活動共有11個類別57個品種499個班,參加活動的青少年近1.5萬人,覆蓋全區100多個村(社區)。這些富有特色的輔導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受家長的稱贊和孩子們的歡迎。陽江鎮中心站開辦的書畫、海模班,每期開學前的報名現場都會出現火爆的場面;陽江鎮太平村校外教育輔導站自2015年移址擴建開班以來,以美術、剪紙和電腦繪畫為特色,進站學習的學生有增無減,每個學期開學前,家長都會提前打聽校外輔導站開課計劃,為自己的孩子報名,村干部感慨道:“我們村的校外輔導班現在是想停都停不下來了!”

        2021年暑期,在南京開展的公益性暑托服務活動中,高淳區的服務點基本上都設在校外教育輔導站內,以與輔導站聯合舉辦的形式,推進校外教育輔導站不斷提升辦站質量。古柏中心小學的科技輔導員黃曉波老師,從2008年開始受聘于古柏校外教育輔導中心站擔任科技輔導員至今,十三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校外輔導第一線,輔導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級機器人競賽,共計獲一等獎60人次,二等獎100人次以上;其中在全國機器人競賽中,連續多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noc競賽,獲一等獎6人次,二等獎8人次,黃文達同學獲noc教育信息化發明創新獎及全國“青奧之星”稱號。古柏中心站的科技小陣地如今已擁有7個科技特色活動項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東壩的李香梅老師擔任校外輔導站電子閱覽室輔導員盡管才2年時間,可她那執著投入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學生,她主動克服家庭困難,利用業余時間搜集整理相關資料,認真準備教案,努力講好每一節輔導課,甚至自己掏錢購買學習用品和點心帶到輔導站,免費提供給學生。在2020年區關工委舉行的電腦繪畫比賽中,10個一等獎竟有5個被她輔導的學生奪得,這一佳績的取得,堅定了李老師的信心和決心,也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要求進站學習的學生明顯增多,輔導站的人氣也越來越旺。

        五、創新工作方式,迎接新的挑戰

        當前,校外教育輔導活動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和教育改革“雙減”的新挑戰,這更需要進一步加強輔導站和學校的緊密合作,通過創新工作方式,深化“校站結合”機制。為此,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ㄒ唬┘皶r與教育部門溝通協調,合理調整辦班計劃。

        隨著教育部門“5+2”(義務教育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白+黑”(有條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設晚自習)模式的陸續啟動,各地校外教育輔導站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一方面及時調整輔導內容,注重以立德樹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科技、興趣、文體、才藝類的特色活動為主,盡量少開課業輔導班,并且將校外輔導站開班時間與學校開班時間錯開,確保學生和老師有足夠的休整時間,讓“雙減”政策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通過共青團及相關的社會公益組織公開招募青年志愿者和有專長的社會愛心人士擔任校外輔導員,及時充實校外輔導員隊伍。今年漆橋、固城等街鎮分別通過淳文公益教育中心和同心未成年人保護服務中心招募了30多名在校大學生擔任暑期校外輔導員;緊鄰高職園的古柏街道中心站還與進駐園區的職高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將街道的校外教育輔導站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時,注重在職教師專業輔導團隊建設,有了團隊成員的共同支撐,就不會因為個別輔導老師的變動而影響輔導班的正?;顒?。

       ?。ǘ﹪@特色輔導活動內容,加強校外科技教育陣地建設。

        根據校外教育輔導活動的新任務,近年來,我們著重打造了街鎮中心站的科技小陣地,區財政專門拿出170萬元為8個街鎮中心站裝備科技小陣地;街鎮以及相關學校也盡力為中心站的科技小陣地提供場地、設施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今年古柏街道中心站立項裝修科技小陣地,預算總投資180多萬元,目前已經投入100多萬元,項目完成后將擁有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VR、云電子閱覽室、交通安全體驗、科技活動成果展示等多個科技活動項目,能同時接納100多名學生參與科技輔導活動。

       ?。ㄈ┻m應新形勢新要求,改進和創新辦站模式。

        一是實行“村校聯辦”的辦站方式。寒暑假、節假日以村輔導站為主組織活動,周一到周五以學校為主組織課后服務。村輔導站送項目進學校,社區(村)聯合學校共同組織校外教育輔導站活動,學校向校外教育輔導站提供辦學場地、疫情防控設施及師資等教學資源,校內校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既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也降低了疫情防控風險,又極大地提高了辦站質效。全區有24所學校采用“村校聯辦”形式在校園內開辦了125個輔導班。

        二是將校外教育輔導站將的特色資源向學校社團開放。鼓勵學校社團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走進校外教育輔導站的特色活動陣地,開展科技、興趣輔導活動;同時,因地制宜,積極將校外教育輔導站的特色活動課程列入學校課后服務活動計劃,形成相對固定的課后服務課程,上豐富多彩的特色興趣輔導活動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參與興趣。目前,8個街鎮中心站的科技小陣地、書畫活動室、舞蹈教室全部向學校社團開放;磚墻的魔方、陽江的書法繪畫、古柏的機器人和無人機、漆橋的農耕文化體驗、固城的篆刻和象棋、東壩的電腦繪畫、椏溪的美術書法等10多個特色活動項目,以及村級校外教育輔導站的少兒腰鼓、少兒戲曲、打水滸、剪紙、龍獅舞、小馬燈、大馬燈、打蓮湘、蕩湖船等一批傳統非遺傳承項目已陸續進入學校課后服務活動課程。今后,我們將繼續配合文明辦、教育局,進一步完善公益性寒暑假托管班的辦班方案,努力做到學生集中在哪里,我們的校外教育輔導就服務到哪里。

      編輯: 謝玉菁

      美妇v

      1. <tbody id="e7er0"><pre id="e7er0"></pre></tbody><progress id="e7er0"></progress>
      2. <dd id="e7er0"></dd>
        <tbody id="e7er0"><track id="e7er0"><video id="e7er0"></video></track></tbody>
      3. <progress id="e7er0"></progress>